2024-12-24 17:12
12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2025年主任工作会在深圳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与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地质灾害防治与科技减灾相关的重要议题,为推动行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前沿思路与积极助力。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了此次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主任殷跃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协调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秘书长陈红旗,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郑志文,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殷建华,澳门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主任周万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大伟,以及20余位来自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专家、教授出席会议。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工勘集团董事长林强有,常务副总经理马君伟参加了会议;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贤能主持了会议。
会上,殷跃平院士对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和工勘集团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并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对2025年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的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强调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海洋地质灾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为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地质安全保障。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工勘集团董事长林强有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发挥着引领性和权威性的关键作用,为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海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所幸,科技的力量正在为大湾区的海洋地质灾害防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希望未来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的带领下,与各地同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地质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和前沿科技成果分享。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郑志文副站长、香港理工大学殷建华教授、澳门大学周万欢教授分别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科技减灾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实际案例,展示了各地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治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王大伟研究员则聚焦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海洋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目前国内在海洋地质灾害监测、预测和防治方面的前沿技术与研究热点,引发了与会人员对海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思考。
会上,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秘书长陈红旗作了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计划报告。与会委员及专家学者就分会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减灾水平出谋划策。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充分展示了工勘集团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社会责任担当。作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的副秘书长单位、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单位,工勘集团将继续在分会的带领下,加强与广大同行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助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科技防灾水平,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工勘力量。